鲁班的爷爷是巧木匠,爸爸也是巧木匠。鲁班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木匠活儿,他很聪明,又很用心,学了几年,就会造房子了,还会造桥。大晴天,他想,太阳晒着真不好受,得做个东西遮一遮才好;下雨天,他想,大雨淋着真受不了,得做个东西挡一挡才好。后来他想,要能做个东西,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,那才好呢。
鲁班动起脑筋来了,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座亭子。亭子的顶是尖尖的,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。接着,他们隔一段路造一座亭子,造了许多亭子。这样,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,雨来了,躲一躲;太阳晒得难受了,歇一歇,喘口气儿。
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,大家都很感激他。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,他想,要是雨下个不停,那该怎么办呢?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。
还得再想办法!鲁班心想,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,让大家带在身上,那该多好啊!可是,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?为了这个事儿,他吃饭不香,睡觉不甜。
鲁班想了许多天,还是没有想出来。一天,天气热极了,他一边做工,一边抹汗,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。过了一会儿,他们上岸来,每个孩子都摘了一张荷叶,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