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
秦汉时期,随着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与巩固,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各地区、各民族之间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交往也比以前更加密切,汉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有了更大的发展。当然,其间也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。中央政权对其他各族的战争,有的属于防御性质,对维护国家安全、保障社会生产有积极的作用;有的则属于对少数民族利益的侵犯,造成了破坏。但是,从总体上看,不论是战争,还是和平的交往,对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,加速各民族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发展,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
一、与匈奴的文化交流
汉族与匈奴的关系,可以说在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。匈奴作为中国北方一支强大民族的族称,始见于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,是匈奴对本族人的自称。匈奴人还自称为“胡”,“胡”与“匈奴”可能为一音之转。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记载,匈奴人“随畜牧而转移”,过着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。为求得丰盛的水草,匈奴人随着畜群四处迁徙,“其畜之所多则马、牛、羊”。其畜牧业十分发达,汉武帝时汉与匈奴几次重大战役所捕获的匈奴牲畜数目,或几十万,或百余万,就是明证。匈奴人的衣食住行,也多仰给于牲畜及与之有关的产品,即所谓“食畜肉,衣其皮革,被旃裘”。匈奴人的食物,以畜肉、乳浆和干酪为主。他们以皮、革、裘为衣,用毯作帐幕房屋(即“穹庐”),其他如船只、铠甲也有用皮革制作的。除畜牧业外,狩猎业、农业和手工业等也有一定的发展。由于游牧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盛的水草和适宜的气候,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大,因而每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往往导致匈奴民族的灾难与迁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