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3] 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诸夏亲昵,不可弃也。”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公说使魏绛盟诸戎”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和诸戎狄以正诸华”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蛮夷戎狄,不式王命”,等等。
[4] 顾颉刚:《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——羌族》,载《社会科学战线》1980年第1期。
[5] 周恩来:《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80年,第11页。
[6]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,杨伯峻译注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页,第809页。
[7] 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,杨伯峻译注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年,第939页。
[8] 《国语》卷十三“魏绛谏悼公伐诸戎”,韦昭注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78年,第441页。
[9] 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,杨伯峻译注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年,第993页。
[10] 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,杨伯峻译注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年,第1578页。杨伯峻注引范文澜《中国通史简编》:“裔指夏以外的地,夷指华以外的人。”按:顾栋高《春秋大事表·四裔表》,其意亦近是。